和田玉提油是怎么回事 和田玉石為什么會有油光
目錄導航:
和田玉提油是怎么回事和田玉提油是用自然界天然生長的植物染料,對玉器件進行物理加熱的同時進行染色的一種仿古方法。據(jù)說自然界染色的植物原料已經消耗完結。
用老提油的方法,因為是用有機物染色,不傷害玉質,能夠保持玉質的晶體結構的完整性,所以用老提油的方法加工玉器,形成的色彩,自然溫潤。
和田玉會出油是因為手在把玩過程中分泌的汗液或油脂無法沁入玉石內部,而是附著在玉石表面,使把玩者感覺到手上“出油”。
而隨著把玩時間的累積,油脂在玉石表面逐漸形成包漿,“出油”的感覺越發(fā)的明顯。古話說“溫潤如玉”,“溫潤而澤”,和田玉最能完美體現(xiàn)出這種溫潤的質感。而這種質感和光澤是其他玉石所不具有的。細膩溫潤也是鑒別和田玉的主要依據(jù)之一。
老提油是對玉器進行人工作色的一種手法。人工作色始于宋代,明以前人工作色的行話叫做“老提油”,明以后叫“新提油”。
據(jù)說北宋宣和政和年間,有人用甘肅深山中所產的一種紅光草,取其加入,砂少許,腌于新琢成的玉器紋理之間,疊財用新鮮竹枝燃火燒烤,使紅色入于玉器膚里,其氏以深透,紅似雞血。這就是老提油。
提油作色與沁色是不同的,雖然作色也是從皮殼開始,沿綹裂、玉質薄弱處滲入玉肌,但它的顏色呆板、層次不清。古玉沁色是在千百年中生成的,它的延伸、發(fā)散、浸染十分自然舒展。
而作色是短期行為,它們不可能完全相像。出土的老提油,不少在皮殼處的顏色已經褪色、脫落,成為斑狀,反而不如伸入玉肌內的顏色重,這種現(xiàn)象真正的沁色絕對沒有。 另外,古玉雖然受沁,可古玉的皮殼其光澤、潤色都一樣。
人工作色用燒、煮、化學腐蝕等手段,作成之后,皮殼上會留下黯然受損的作色部位,或顏色只是浮在表面,仔細端詳也就會明白分辨。
和田玉為什么出油和田玉質潤澤細膩,若有「油性泛出」則很可能是人為泡油導致。 和田玉的光澤屬於油脂光澤,它與礦物的折射率、吸收系數(shù)和反射率有關。反射率越大,和田玉的光澤就越強。 通常情況下,光線照射到玉石表面時會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由於和田玉是由很多微小的礦物顆粒組成的集合體,礦物顆粒間的縫隙及顆粒大小不同。
文章評論
和田玉提油是一種獨特的加工方式,讓玉石更加透亮,更加美麗。